圆明园虽毁,但现在人们还能看到其壮观辉煌的身影。因为圆明园在珠海得到了重生。圆明新园按一比一的比例恢复当年的圆明园中部分景观的建筑风貌,并赋予了新的内容,现代人也许可以重中得到新的启发。
圆明新园坐落于珠海市九洲大道石林山下,占地1.39平方公里,东西北三面环山,南面平坦开阔,其中福海湖水域8万平方米。圆明新园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,按1: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。古典皇家建筑群、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为一体,浓厚的清文化、精雅别致的亭、台、楼、阁和大型舞蹈表演,为圆明园增加新的内涵。
特色景观
正大光明殿
此景包括大宫门,正大光明殿和东西配殿等院落,是入园後的第一组建筑。正大光明殿高大庄严,殿上悬雍正手画“正大光明”四字匾额。乾隆很欣赏这个布局,他说:“不雕不回,自得轩茅舍意”。
上下天光
前面有清澈如镜的水池,与天色相映,看起来宛若天连天,地连地。桥梁通向左右,上面还有六角亭和四角亭,均为结构精巧之作。楼房不高,登上楼房却可一览左右胜景。在乾隆时代,上下楼各三间,同治重修时,计划改为上下五间。登楼俯瞰,或临桥放眼,皆有水天相连之感,故帝后们都以此楼为中秋赏月佳处。
万方安和
它的建筑形式很奇特,房屋建在水池里,成为一个万字型,寓意四海承平。房屋有三十三间,东西南北,室室曲折相通。在通风、保暖和采光等方面,都有独到的讲究之处,具有冬暖夏凉之妙。雍正帝最喜欢在这里居住。南面正室的匾额题有“万方安和”,後来便成为这一带的统称。雍正四年即“万方安和”建成的第一年,雍正赐弘历(即乾隆)读书於此处。
西洋楼群
一群欧洲式园林建筑,俗称西洋楼,由海晏堂、远瀛观、大水法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。由西方传教士朗世宁、蒋友仁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,中国匠师建造。建筑形式是欧洲时期巴洛克风格,造园形式为“勒诺特”风格。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方法。例如:这些建筑主体为西洋式,楼顶装饰则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琉璃瓦。西洋楼群有几组水法(人工喷泉)颇为别致。
金水桥
等级分明的金水桥共有五座,架在形如曲月的河上。金水桥与挺拔玉立的华表、威武雄壮的石狮相配,使大朝建筑既显得气势雄伟、巍巍壮观,又秀巧瑰丽,大而不呆。立于大朝门前的广庭中间,造型优美,桥下清流潺潺,两岸石栏如带,使得宽广的庭院既显得开阔豁朗,又不平庸划一。
秀场表演
在圆明新园除了建筑重现,皇族的生活也得到了重现。每天都有许多场清宫秀让游人一饱眼福,如皇帝早朝、清宫庆典、太后吉祥、皇帝选妃等。